博集天卷再出《海洋之城》:出版业“影视化”道路如何走?

  “一直以来,图书出版业与影视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影视剧的热播有可能会在短时期内提升相关图书的发行量,很多的影视剧作品也都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来。随着影视行业的持续火热,图书出版企业在选择图书的过程中,也会考虑作品在影视、游戏、动漫等领域的后续开发价值,由此形成对作品进行全版权运营。从这个角度来看,图书出版公司在跨界影视领域的过程中有着先天优势。

  目前还在拍摄阶段的《海洋之城》的主要出品方正是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这部剧是中国电视剧首次正面描写邮轮业,是中国电视剧剧组第一次登上大型邮轮取景拍摄。讲述了承载了6000余名游客和工作人员的国际豪华邮轮航线上发生的一系列爱与梦想、泪水与欢笑的故事。

  出版业跨界影视业,博集天卷虽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公司,却抓住了之后的“时机”稳步推进!

  其实在出版行业中:单本销量超过3万册就算是“畅销书”,但中国人口有十几亿人,英国人口才6500万,买书人群却相当于中国的几十倍。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国内很多出版商纷纷将目光转向了影视业。

  从产业链的收入构成来看,每100元的图书码洋,民营公司可以参与的策划、发行、分销环节可以分配总计约 30元码洋。国有出版社的出版和委托印刷环节通常可以分配得到30元码洋。剩余的零售环节和其他费用共计40元码洋。

  根据行业惯例,研发策划环节通常会在正式出版发行前给作者预付一部分版税。若预付版税越高,则表明对该作品的销量预期更乐观。

  2012年12月,中南传媒在已持有中南博集天卷5%的股权基础上,以8000万元对价受让三位自然人股东黄隽青、刘洪、王勇持有的中南博集天卷38.53%的股权,并对中南博集天卷增资3163万,最终持有中南博集天卷51%的股权,总投资额高达1.12亿元。

  博集天卷作为一家出版公司,早在2016年就开始了走上了“影视化”道路,与联合出品的《法医秦明》成功晋级为年度网剧“黑马”。这无疑是出版业“跨界”影视圈的一次成功案例。

  早期博集天卷并没有做影视的打算,其实,《法医秦明》系列小说前四本的影视改编权都在中南博集天卷手中,因此,博集天卷将该系列小说的前两本《尸语者》、《无声的证词》的影视改编权出售给了乐视。

  一段时间后,中南传媒旗下的博集天卷决定进入影视行业,于是将第四本《清道夫》的影视改编权从作者秦明手中买下。

  网剧《法医秦明》改编自作家秦明的《第十一根手指》,也是秦明系列的第三部小说。

  该系列总共有五部小说,分别是《法医秦明系列1:尸语者》、《法医秦明系列2:无声的证词》、《法医秦明系列3:第十一根手指》《法医秦明系列4:清道夫》、《法医秦明系列5:幸存者》。

  博集影业2015年才成立,但其背靠的博集天卷,是出版行业的大集团,天然就是IP资源宝库。

  除了《法医秦明》系列之外,中南博集天卷还策划并发行过《杜拉拉升职记》、《不抱怨的世界》、《花千骨》、《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醉玲珑》、《十宗罪》等众多畅销书。

  在博集天卷的体系中的主要经营模式为:对图书进行策划、编辑,完成图书编辑后交由具有图书出版资质的出版单位出版后由公司面向全国独家销售。

  涉及文学经典、历史文化、时尚读物等图书,早年推出了经典图书产品,如林语堂系列作品、张恨水系列作品、王小波系列作品等,并策划发行了《杜拉拉升职记》、《浮沉》等系列图书,成为民营社科类图书前三强企业。

  其中,在中南博集天卷的业务版图中更是有三大主要板块即:传统图书(中南博集天卷)+影业(北京博集天卷影视)+新媒体(北京博集新媒)(数字阅读+与作家合作联营公众号)

  从中可以看出,博集天卷在影视业务中的布局,北京博集天卷影视成立于2015年8月,目前整个团队的人数虽不是太多,但是一直在影视行业深耕,除了正在拍摄阶段的《海洋之城》外,博集天卷影业参与出品的《金牌投资人》即将登陆湖南卫视,

  2017年上半年博集天卷影业营收约3.17亿,新经典4.59亿。从营收规模来看,依然是非常小,起码各自都有五倍以上空间。IP运营的影视剧、音乐、游戏等也会带来不少其他的可能性。

  博集影业2015年8月成立,2016年公司是以筹建为主,下半年完成了一部网剧的制作发行,收入也主要来自影视制作发行收入和经纪业务(影视改编权),2016全年收入3000多万,净利润600万左右。

  2017年上半年收入约1600万,净利润500万。今年再继续发力,公司介绍,算上这部《海洋之城》还将会推出3-5部主控剧。

  2016年,我国出版传媒集团资产规模再度扩大,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显著增长。

  120家图书出版、报刊出版、发行和印刷集团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76.1亿元,较2015年增加474.3亿元,增长15.8%;拥有资产总额6541.5亿元,增加523.4亿元,增长8.7%;实现利润总额296.6亿元,增加49.4亿元,增长 20.0%。

  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等规模排名前三名是:凤凰传媒、中南传媒、江西省出版集团。

  我国大的出版集团基本上都是国企,由于教材出版是很多出版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涉及各地区利益、每个地方都会有各自的地头蛇,主要上市公司营收规模存在一些差异。

  从卖版权到参投项目再到主投,各大出版公司也都在努力将自家IP开发成影视项目,比如,博集影业的第一部作品还只是小体量的网剧,也并非主投,但博集作为第二投资方,独立完成了从选题策划到团队组建、拍摄和后期制作全过程。

  近两年,国内的几大出版巨头和一些中小型出版公司,均成立了自家的影视公司,如网剧《法医秦明》、《如果蜗牛有爱情》等,背后都有出版公司的影子。

  新经典文化成立的新经典影业注册资本达1亿人民币,虽然至今还没有作品问世,但片单也十分豪华,路遥的《人生》、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古龙的《欢乐英雄》、高阳的《慈禧全传》等都在改编之列。

  白马时光,出售《蜗牛》《他来了,请闭眼》《晨昏》等版权给影视制作方时,它还只是一个专营图书出版的公司,影视制作公司尚未建立。

  磨铁则是坚持把出版行业的人“直接扔到影视项目里去实战”。不过,在关键岗位上,磨铁还是采用了职业导演+原作者+职业编剧的组合团队,例如《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中编剧即原作者,《悟空传》中原作者也深度参与。

  在原创内容创作方面,磨铁旗下有“磨铁图书”和“磨铁文学”两大杀手锏,其中磨铁图书的 IP 挖掘能力让人叹为观止。

  目前市面上一半被成功改编的影视剧,包括《明朝那些事》、《诛仙》、《盗墓笔记》,都是由磨铁最早发现并培养的。

  磨铁集团近期还投资了仙山映画,目前仙山映画已有两部电影项目启动,并将以每年推出一部CG动画电影的速度,打造自已的IP王国。

  此次投资动画电影公司仙山映画,显示出了磨铁在内容生产链条上的重要战略布局,磨铁有望与仙山映画在动画电影领域产生协同效应,并对仙山映画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战略支持。

  白马时光签约作家达130多位,其中签五六年长约的有近20位,这些人中不乏辛夷坞、丁墨、顾西爵、书海沧生等畅销书作者。这些人气写手们,无论在出版集团还是影视公司中所占的比重都越来越大。

  博集影业和凤凰联动影业,其公司成立前身,团队都在出版和电影行业有过丰厚建树和渠道资源。

  凤凰联动影业是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的子公司,也是早期爆款《心理罪》系列的出品方。

  相比传统影视公司,具有出版业基因的新生影业公司的优势在于,他们能够及早发现一些适合影视改编潜质的图书,同时,手中掌握的图书也能为后期改编成影视作品或游戏等积累一些粉丝量。

  更为重要的是,凭借母公司在图书行业的地位和挖掘力,能够更早发现具有潜质的作家。

  但是由于出版业自身的周期较慢(做一本书周期通常需要三个月以上)、容易积压库存,导致变现渠道单一、回款较慢,这是资本始终观望、不敢大幅进驻的主因。

  实际上,这是很多中小型出版公司的普遍想法。融资、收购、估值都没有的出版商坚持在细分领域深耕也并不是不可以尝试,但只要一插手影视市场,单片投资动辄上亿的影视剧,对于普通出版商来说不容乐观。

  如果说围绕IP打造内容生态圈,那么出版业公司其实具有像阅文集团同样的优势,不同的是后者更多的资源是网文,而前者是传统图书出版。

  从整个文娱产业链来看,IP是产业之源,影视是IP放大器,文学作品作为IP源头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网剧,并由此衍生出动漫、游戏等泛娱乐产业,这也成为近年来的投资常态。

  而手握优质IP的民营图书公司,正受到来自互联网、影视等领域资本的“觊觎”,未来出版业也势必会迎来新一波融资和变现的机遇。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